摘要:
本文采用偏光、反光及高溫顯微鏡的研究方法為主,并配合x射線分析和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等研究方法,較詳細地研究了包鋼高爐爐瘤中的礦物組成及其顯微結構的特征。研究表明:
(1)在包鋼爐瘤中存在有大量的鉀、鈉硅鋁酸鹽礦物,如鉀霞石(K
2O·Al
2O
3·2SiO
2)、白榴石(K
2O·AlO
3·4SiO
2)、斜長石(Na2O·Al
2·6SiO
2-CaO·Al
2O
3·2SiO
2)、氟云母(KAl
3Si
3O
10F
2-K(Fe,Mg)
3AlSi
3O
10F
2)等,還有氟硅鉀石(K
2SiF
6)、冰晶石(Na
3AlF
6)、槍晶石(3Ca0·2SiO
2·CaF
2)螢石(CaF
2)、碳酸鉀(K
2CO
3)硅酸鉀K
2SiO
3)、硅鋁酸鉀(K
2O·Al
2O
3·SiO
2)及氟化鉀(KF)、氟化鈉(NaF)等。研究認為鉀、鈉堿金屬在爐內的循環富集,是高爐結瘤的根本原因。
(2)除鉀、鈉堿金屬在爐內循環富集外,同時還存在著氟的循環富集,研究認為氟對高爐爐瘤的生成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3)通過對高爐爐瘤以及高爐終渣礦物組成的研究證明,防止高爐結瘤最根本的措施是減少入爐原料中的堿金屬含量。在當前入爐原料條件下,采用低堿度酸渣冶煉,以利在高爐終渣中生成堿金屬硅酸鹽礦物,提高終渣排堿率,減少堿金屬在爐內的富集,已為當前生產中防止結瘤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