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鉑族金屬(Platinum group metals, PGMs)儲量少,消費量大,對外依存度高,PGMs二次資源的回收利用是緩解我國PGMs短缺最重要的途徑。廢催化劑是PGMs最主要的來源,其回收成為研究的熱點。本文詳細介紹了PGMs消費結構與回收現狀,全球PGMs回收量約占原礦產量的20%~30%,且將保持持續增長的趨勢。樣品的精準分析對PGMs回收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還原、焙燒、機械球磨等預處理能提高PGMs回收率。相對于傳統氰化法和王水溶解,近年來開發出氯化浸出法、超臨界萃取法、載體溶解法等較環保的浸出工藝。盡管部分濕法浸出工藝已經產業化應用,但存在廢水量大、產生有毒氣體及回收率低(特別是Rh)的問題。火法富集是以鉛、銅、鐵、鎳锍為捕集劑,與PGMs形成合金富集,載體熔化造渣。本文對上述富集方法進行了綜述并總結了優缺點,基于現有技術存在的污染嚴重、PGMs回收率不高等問題,展望了PGMs綠色高效回收技術,如活化預處理、協同提取有價金屬和載體利用、賤金屬協同冶煉和鐵捕集–電解等,為從事該領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參考。
摘要: Ruhrstahl Heraeus(RH)精煉爐是重要的二次精煉裝備,但在真空處理過程中會遇到鋼液易揮發合金元素的損失量大的問題,且造成鋼液真空噴濺的結瘤及對后續鋼液的二次氧化。針對含錳鋼RH真空處理過程錳的氣化導致的元素損失及真空噴濺等問題,跟蹤和研究了120 t RH不同真空處理模式下鋼液中Mn元素的變化規律及遷移行為。分析了錳元素損失與其揮發和真空噴濺的關系,并在RH真空室內壁不同位置結瘤物的解剖實驗中得到驗證。研究表明,鋼液中Mn元素在RH真空過程中存在著明顯損失,真空前期損失量最大;RH真空室內壁結瘤物中錳氧化物的質量分數整體占比高達14%~70%;熱力學計算結果顯示:溫度、鋼中Mn的含量以及真空度對Mn的揮發行為均有著很大的影響,是真空過程錳遷移的關鍵影響因素。通過改進真空壓降模式,采用步進式抽真空,元素錳的損失由原先的2×10?4降低至1×10?4,結果對現場生產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通過改進真空壓降模式可以有效的抑制鋼液的噴濺和揮發,進而減少合金元素錳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