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5nh9l"></th><strike id="5nh9l"></strike><th id="5nh9l"><noframes id="5nh9l"><th id="5nh9l"></th><strike id="5nh9l"></strike>
<progress id="5nh9l"><noframes id="5nh9l"><th id="5nh9l"><noframes id="5nh9l">
<th id="5nh9l"></th> <strike id="5nh9l"><noframes id="5nh9l"><span id="5nh9l"></span>
<progress id="5nh9l"><noframes id="5nh9l"><span id="5nh9l"><noframes id="5nh9l"><span id="5nh9l"></span><strike id="5nh9l"><noframes id="5nh9l"><strike id="5nh9l"></strike>
<span id="5nh9l"><noframes id="5nh9l">
<span id="5nh9l"><noframes id="5nh9l">
<span id="5nh9l"></span><span id="5nh9l"><video id="5nh9l"></video></span>
<th id="5nh9l"><noframes id="5nh9l"><th id="5nh9l"></th>
<progress id="5nh9l"><noframes id="5nh9l">
  • 《工程索引》(EI)刊源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
  •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讀者、作者、審稿人, 關于本刊的投稿、審稿、編輯和出版的任何問題, 您可以本頁添加留言。我們將盡快給您答復。謝謝您的支持!

姓名
郵箱
手機號碼
標題
留言內容
驗證碼

2007年  第29卷  第S2期

礦業與環境
礦井粉塵運移規律性的試驗研究
施春紅, 歐盛南, 金龍哲
2007, 29(S2): 1-5.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76
摘要:
對礦井粉塵運移規律性進行了較系統的測定與研究.采用濾膜稱重法測定粉塵濃度;樣品經過液相分散法處理后,采用顯微鏡觀察法測定粉塵的分散度,并利用數碼相機和圖像處理軟件對計數工作進行改進.通過對測定的數據進行分析和歸納,得出了巷道沿程及斷面上的粉塵濃度及分散度的分布規律.
模型沉積物中POPs的超聲波降解
梁君, 吳勝利, 林直人, 調枝浩実, 葛西榮実
2007, 29(S2): 6-10.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80
摘要:
以六氯苯為例,用超聲波輻射及與其它高級氧化技術(AOPs)相結合來降解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結果表明,當超聲波輻射與紫外線輻射結合時,六氯苯的降解率與單一超聲波輻射降解率幾乎相同,分別為39.7%和40.0%;而當超聲波輻射與光催化相結合時,由于所添加的TiO2顆粒促進了空穴的形成,降解率可提高到49.4%;當表面活性劑的質量分數提高到0.1%時,降解率可提高到49.2%;當用雙頻超聲波輻射時,六氯苯的降解率高于任一單頻超聲波輻射.經過1 h超聲波輻射,20/176 kHz雙頻、20 kHz單頻和176單頻條件下,六氯苯降解率分別為57.5%,3.67%和41.0%.
轉爐除塵水用于模擬含硫煙氣脫硫的實驗研究
陸鋼, 高杰, 邢奕, 宋存義
2007, 29(S2): 11-15.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81
摘要:
本文進行了轉爐除塵水脫除模擬含硫煙氣中二氧化硫的實驗研究。通過連續實驗考察了pH值、Fe2+濃度以及脫硫率等的變化規律并對FeO溶出率進行了測定;通過模擬實驗發現,保持除塵水更新率4%·min-1左右可以使除塵水pH值穩定在5~6.5之間;在參數優化的條件下用轉爐除塵水進行模擬煙氣脫硫,可以實現90%以上的脫硫率和相對穩定的Fe離子濃度和pH值.實驗研究結果為轉爐除塵水脫除鋼鐵聯合企業燒結機所排煙氣中二氧化硫的工業應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建筑室內污染物擴散模擬與控制
馬飛, 羅海亮, 謝慧, 張淼
2007, 29(S2): 16-20.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92
摘要:
對建筑室內香料污染物擴散的控制方法進行了研究.分析了香料污染物產生的根源和擴散特性,制定了分區控制、先收集后處理的控制策略.設計了排氣柜排風系統,基于數值模擬優化了排風系統參數,確定了最優風道流速5.6~6.0m·s-1.實測結果表明,采用分區控制污染源,利用排氣柜收集污染物是控制香料污染物擴散的有效方式,香料污染物收集率達90%以上.
在混凝土模擬孔隙液中癸二酸二異辛酯的緩蝕特性研究
陳月芳, 王嵬, 楊繼星
2007, 29(S2): 21-24.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62
摘要:
采用動電位極化曲線和電化學阻抗譜研究了癸二酸二異辛酯在模擬混凝土孔隙液中對鋼筋的保護作用.癸二酸二異辛酯的加入導致混凝土鋼筋的腐蝕電位正移,對鋼筋的陽極電化學過程有抑制作用.其緩蝕效果隨癸二酸二異辛酯濃度增加而增加,當癸二酸二異辛酯的濃度為2%時,對含有400mg/L Cl-的混凝土模擬液中鋼筋電極的緩蝕效率為78.5%.氯離子含量是影響鋼筋腐蝕性能和癸二酸二異辛酯阻銹劑作用的重要因素.癸二酸二異辛酯能夠在鋼筋表面形成沉淀性保護膜.
基于粒子系統的爆破煙塵運動的模擬研究
蔣仲安, 萬善福, 孫佳
2007, 29(S2): 25-29.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77
摘要:
在對爆破煙塵源及其特征分析的基礎上,通過質量通量、動量通量、浮力通量分析,加之閉合假設,建立了描述爆破煙塵運動的數學模型,基于粒子系統對爆破煙塵的沖擊運動、蘑菇云運動和擴散運動的煙塵云形狀進行模擬研究,編制出BSMS模擬軟件,實現了對爆破煙塵運動實時模擬.
產絮凝劑雙菌復合發酵體系的研究以及在水處理中的應用
林海, 郝潔, 侯瑞榮, 張世勇
2007, 29(S2): 30-35.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82
摘要:
從土壤和活性污泥中篩選到三株絮凝劑產生菌,將其進行雙菌混合培養的正交試驗,構建出了比單一菌所產絮凝劑絮凝活性更高的復合菌群LH,通過16SrRNA序列分析,初步判定二菌分別為Micrococcus sp.和Paenibacill usvelaei菌.對其性質的初步研究發現,復合菌LH所產絮凝劑MBF-LH為胞外代謝產物,其熱穩定性好.LH產絮凝劑的最適碳源、最適培養溫度、最適pH值和通氣量分別為蔗糖、30℃、pH8和120r/min恒溫振蕩培養.培養基中添加KCl、CaSO4、K2HPO4能明顯提高發酵液絮凝率.絮凝劑MBF-LH處理廢水時具有用量少、絮凝率高的特點.
北京地鐵十號線光華路站開挖群洞效應的數值模擬研究
杜建華, 鮑薇, 劉志娜, 宋衛東
2007, 29(S2): 36-41.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90
摘要:
結合北京地鐵十號線一期光華路地鐵站的工程和地質條件,運用FLAC3D軟件對車站主體淺埋暗挖的五種不同施工順序的方案進行模擬研究.在相同的地表荷載、固定約束和土體參數的情況下,模擬研究得出車站周圍土體應力、塑性區和位移的基本變化規律,并確定群洞效應下開挖順序的推薦方案.研究結果表明:(1)車站開挖過程中和完成后,破壞區主要集中在中洞與兩側洞之間的區域,即群洞之間部位,并從中洞兩側垂線以45°角向外擴散;(2)中洞的跨度對地表的沉降量有著明顯的影響,對于群洞而言,先對左右洞室進行開挖可有效地減小開挖中洞的位移變化量;(3)中洞的拱形支撐能有效抑制地表的破壞區,考慮群洞效應時應先保證中洞洞頂部分的強度.
水分及溫度對煤吸附甲烷的影響
謝振華, 陳紹杰
2007, 29(S2): 42-44.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78
摘要:
采用煤吸附甲烷參數測定裝置,研究了水分及溫度對煤吸附甲烷的影響,對完善間接法測定煤層瓦斯含量具有重要意義.對不同變質系列的4種煤樣,進行了干燥和不同水分條件下的等溫吸附實驗.結果表明Langmuir吸附模型擬合精度最高,并得到水分對吸附影響的校正公式.不同溫度下的等溫吸附實驗表明,隨著溫度的升高,煤吸附甲烷量減小,但變化趨勢并不明顯.研究得到了實驗測定甲烷含量的校正公式及其相對誤差.
YCH抑塵劑抑制露天礦路面揚塵的實驗研究
杜翠鳳, 蔡嗣經, 蔣仲安
2007, 29(S2): 45-48.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79
摘要:
礦山采場路面噴灑YCH抑塵劑后,逐日測定了路面粉塵含濕量、路面粉塵粒徑分布、汽車行駛后瞬時揚塵濃度.路面噴灑抑塵劑10d后,瞬時揚塵濃度僅為4.9mg·m-3,降塵效率可達98.4%.與礦山路面每天噴灑4次水相比,路面噴灑YCH抑塵劑時節水率98%,降塵成本降低31%.
利用除塵灰制備高效脫硫劑
汪莉, 呂春香, 宋存義, 李子富
2007, 29(S2): 49-52.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83
摘要:
利用Ca(OH)2和鋼鐵企業的除塵灰作為原料,通過不同的方法制備脫硫劑,在流化床反應器中進行脫硫性能實驗,考察脫硫效率在95%以上的持續時間及鈣利用率等指標,對其脫硫性能進行了比較.實驗結果表明,除塵灰A中Fe2O3和FeO含量高,作為添加劑與Ca(OH)2混合焙燒后,鈣利用率從18.2%提高到70.2%,脫硫效率在95%以上的持續時間從11min延長到31min.除塵灰A作為添加劑與Ca(OH)2混合焙燒,制備半干法煙氣脫硫的高效脫硫劑,可以較大地提高鈣利用率,對于燒結煙氣脫硫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應用耐冷菌株改善寒冷地區冬季人工濕地系統生物脫氮效果
邢奕, 錢大益, 應高祥
2007, 29(S2): 53-57.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84
摘要:
通過探索性實驗,確定了三種耐冷菌培養基,分別用于培養耐冷細菌、耐冷放線菌和耐冷霉菌.培養出的耐冷菌株在6℃條件下被分離純化,然后通過一系列實驗分別鑒定它們的生理特性并檢驗它們的脫氮能力,并測定pH值、溫度對脫氮效果的影響規律.實驗結果顯示pH值為7~8時,各菌株生長得最好;生物熒光層析光譜實驗發現三種菌株都在15℃左右活性最大,0℃以下仍有一定的活性,高于35℃時,基本失去正常的代謝能力.當實驗菌液投加量為5.0%,實驗溫度為6℃,三種耐冷菌對氨氮的去除率分別為57.7%、59.0%及58.7%,相同條件下,投加混合菌種可使氨氮的去除率提高到67.2%.
溴代十六烷基吡啶改性沸石對水中Cr(Ⅵ)的吸附去除作用
楊慧芬, 張偉娜, 武志勇, 周楓
2007, 29(S2): 58-61.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85
摘要:
以溴代十六烷基吡啶改性沸石為吸附分離材料,研究了其對水中Cr(Ⅵ)去除率的影響和吸附等溫線以及吸附機理.結果表明,在改性沸石粒度為0.25~0.38mm、用量30g·L-1、溶液pH=6、25℃的條件下振蕩吸附30min,水中Cr(Ⅵ)的去除率達到93%以上.改性沸石對水中Cr(VI)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溫吸附線,對Cr(Ⅵ)的飽和吸附量每100g改性沸石達到36.78mg.X射線衍射分析表明,改性沸石結構中吸附了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分子基團C21H38NBr,紅外光譜分析證明正是這一基團造成了改性沸石對水中Cr(Ⅵ)的吸附去除.
三道湖中橋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主梁設計
張舉兵, 牟在根, 蔡美峰
2007, 29(S2): 62-66.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91
摘要:
對直線配索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梁截面應變進行了分析,根據極限狀態下截面受壓邊緣混凝土應變分布形式及無粘結預應力鋼束高度處的混凝土應變分析,得出無粘結預應力鋼束極限應力增量的積分表達式,編制了計算程序進行求解,并與21片兩集中力三分點加載實驗梁的實驗結果進行了對比,結果較為吻合;不計梁體彈性區段的混凝土應變時,極限應力增量計算值減少7.5~15.1MPa,占極限應力增量的1.9%~4.5%,可偏安全地予以忽略.根據理論和實驗結果,對標準跨徑25m的三道湖中橋上部結構預應力混凝土箱形主梁進行了設計.
冶金與材料
鋼鐵過程細微顆粒物凝并性能研究
白皓, 錢文濤, 宗燕兵, 蒼大強, 松本克才, 谷口尚司
2007, 29(S2): 67-72.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73
摘要:
為尋求一種收集鋼鐵冶煉過程中產生的氣溶膠顆粒的方法,研究了EAF粉塵顆粒物的性質.采用Zn蒸汽氧化產生的ZnO模擬氣溶膠顆粒進行凝并實驗研究,另采用熏香煙霧在不同的攪拌速度下進行氣溶膠凝并實驗,并將實驗結果與理論計算進行比較.同時,采用一種考慮顆粒間相互作用的氣溶膠凝并模型估算反應范德華力作用的Hamaker常數.實驗結果表明,在攪拌條件下,對于氣溶膠的凝并應考慮微細顆粒間的相互作用.
熔渣中Zn、Pb揮發行為的對比分析
張延玲, 付中華, 李士琦, 葛西榮輝
2007, 29(S2): 73-78.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86
摘要:
熔融工藝是目前處理工業粉塵及飛灰的有效方法.為了能夠有效控制熔融工藝中Zn、Pb等重金屬資源的分離回收,對比分析了Zn、Pb在含Cl的FeO-CaO-SiO2-Al2O3-Fe2O3渣系中的揮發行為.首先通過熱力學計算分析了Zn、Pb在該渣系中可能的揮發氣體種類,以及各因子如溫度、熔渣成分、氧勢和Cl含量等的影響.同時,對以上問題進行了實驗研究.最終明確了分別提高Zn、Pb揮發分離效率的不同的技術措施和優化參數.
金屬礦山巖體聲發射時間序列特征的試驗和模擬研究
宋波, 李悅, 董鑫, 王培福
2007, 29(S2): 79-84.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61
摘要:
針對金屬礦山特有的地理地質條件,開展相應巖石聲發射試驗,確定礦區礦體圍巖的時間序列特征,獲得巖石破裂冒落聲發射參數的危險臨界值,并深入研究形成該種聲發射信號的破裂機制和破壞特征.然后分別對較均質巖石試樣和含有結構弱面的巖石試件進行比較試驗,總結弱面裂隙影響下的巖石試件產生聲發射信號的規律.利用基于離散單元法的顆粒元程序進行含裂隙巖石試樣數值模擬研究,通過降低接觸面剛度來模擬巖石內部的損傷,通過不同的模擬條件來研究巖石的破壞情況.研究成果將為分析損傷巖體的聲發射規律開辟一條新的研究途徑.
SPV490鋼板直接淬火回火工藝的研究
陳銀莉, 余偉, 蘇嵐, 蔡慶伍, 江衛華
2007, 29(S2): 85-88.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63
摘要:
針對SPV490鋼控軋后的直接淬火回火工藝進行研究.結果表明,采用再結晶區控軋后結合直接淬火回火工藝時,實驗鋼的強度大幅度提高,但韌性下降;采用在奧氏體再結晶區變形44%,然后在未再結晶區變形的兩階段控軋工藝后結合直接淬火回火工藝時,由于在細化晶粒的基礎上增加晶粒內部變形帶數量及位錯密度,從而獲得細小、均勻的組織,實驗鋼的綜合力學性能良好.
三維有序光子晶體制備及其光學表征
高建勛, 董洪榮, 孔祥華, 蔡敏敏, 楊穆
2007, 29(S2): 89-91.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57
摘要:
利用重力自組裝方式獲得了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微球三維有序結構的光子晶體模板.借助毛細管力作用,將BPS(B2O3-P2O5-SiO2)溶膠填充到PS蛋白石模板,制備出層數可控的PS蛋白石及網狀BPS反蛋白石模板.吸收及透射光譜表明,光子帶隙位置因PS固化時收縮而表現出較大幅度的藍移.XRD衍射圖表明BPS在燒結過程中,隨溫度升高,BPO4晶相增加,將影響BPS骨架結構的介電常數.
正極材料Li[Ni1/3Li1/9Mn5/9]O2的結構和充放電過程研究
連芳, 仇衛華, 趙海雷, 劉慶國
2007, 29(S2): 92-95.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94
摘要:
應用X射線衍射,選區電子衍射和同步X射線衍射等方法,對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Ni1/3Li1/9Mn5/9]O2的結構和充放電行為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Li[Ni1/3Li1/9Mn5/9]O2可標定為單相α-NaFeO2,并具有$\sqrt 3 $ahex.×$\sqrt 3 $ahex.×$\sqrt 3 $chex.超結構特征.電池充電時,伴隨鋰離子的脫出,相鄰氧原子層間的靜電斥力逐漸增大,當電壓為3.8V時應力達到最大.接近4.6V時,晶胞常數c急劇下降,絕大多數Li+從材料的鋰層拔出,Ni2+發生氧化.4.6~4.8V之間c增大,a變化很小,說明過渡金屬層中的Li+拔出,而過渡金屬離子的氧化狀態未改變.
低溫合成單分散性的納米鐵粉末
邵慧萍, 黃毓強, 郭志猛, 林濤, 郝俊杰, 羅驥
2007, 29(S2): 96-98.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59
摘要:
采用煤油做試劑、在160~180℃的熱分解反應溫度下,通過羰基鐵的熱分解合成單分散性的鐵納米粉末.合成的納米鐵微粒隨著反應初始物羰基鐵的濃度從0.296mol/L(加入量3.6mL)增加到0.444mol/L(加入量5.4mL)時,其平均尺寸從11.2nm減小到8.6nm,而且它們的形狀都是球形.合成的納米鐵微粒通過高分辨率的電子顯微鏡顯示出無定形結構,其表面很容易氧化成尖晶石的四氧化三鐵結構.
鋼冷軋乳化液穩定性及對冷軋潤滑的影響
孫建林, 張軍, 蔡文通, 張朝磊, 陳靜青
2007, 29(S2): 99-102.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64
摘要:
研究了影響不同類型乳化液穩定性的因素,包括乳化劑的比例和總含量對陰離子乳化油穩定性的影響,乳化劑的HLB值(Hydrophile Lipophile Balance)和總量對非離子乳化油穩定性的影響.研究發現乳化劑的比例和乳化劑的HLB值對乳化油和乳化液的穩定性影響明顯.通過研究不同濃度下乳化液的穩定性對其吸附性和摩擦系數的影響發現:乳化液的穩定性在一定范圍內時,其潤滑效果可達到最佳.在冷軋實驗中也發現:應根據冷軋的實際規程和要求來選擇乳化液的穩定性和合適的含量,以便使冷軋高效正常地進行.
磷化處理對膠粘劑/金屬界面力學性能的影響
許立寧, 張穎懷, 路民旭
2007, 29(S2): 103-107.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65
摘要:
對金屬表面進行了磷化處理,測試了膠粘劑/金屬界面的力學性能.著重分析了疲勞載荷對表面處理后膠接接頭粘接性能的影響,并用顯微紅外光譜分析了疲勞前、后界面處化學鍵合的變化.結果表明金屬表面經磷化處理后耐疲勞破壞的性能增強.
無取向硅鋼磷酸鹽環保絕緣涂層制備工藝
孔祥華, 張東升, 何業東, 朱濤, 駱曉鋼, 張建平, 劉輝
2007, 29(S2): 108-111.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66
摘要:
系統研究了環保型無取向型電工鋼板絕緣膜的電工性能.采用水、磷酸二氫鋁、苯-丙乳液作為涂料的主要原材料,綜合SEM、能譜、XRD、鹽霧實驗、硬度和附著性能的試驗結果,得到制備電工鋼絕緣涂料的最佳原料質量比為水:Al(H2PO4)3:苯-丙乳液=25:10:5.在該最佳配比條件下電工鋼片的層間電阻基本保持在500(Ω·mm2)/片以上,附著性、耐蝕性能良好,表明磷酸鹽環保涂料是一種優良的電工鋼絕緣涂料.
層狀仿生生物活性人工軟骨植入體的數字散斑相關分析
鄭裕東, 黃小山, 魏廣葉, 劉國權, 王鵬, 王迎軍, 徐紅
2007, 29(S2): 112-116.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97
摘要:
制備了一種仿生層狀人工軟骨/骨復合植入體,可將軟骨植入體與宿主軟骨的連接轉變為骨-骨的界面結合,提高植入軟骨固定效果.采用數字散斑等方法對仿生層狀人工關節軟骨/骨復合植入體的生物力學性能進行研究,比較了松質骨,PVA/骨復合體以及PVA-BG復合體在不同載荷作用下的位移變化,并從微觀變形角度探討了人工軟骨/骨復合植入體中軟骨層厚度對緩沖內部應力的作用.
退火溫度對25Mn-3Si-3Al-TWIP鋼組織和力學性能的影響
米振莉, 唐荻, 代永娟, 王海全
2007, 29(S2): 117-121.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67
摘要:
研究了不同退火溫度對25Mn-3Si-3Al-TWIP鋼組織和力學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經1000℃退火后,此鋼種可達到640MPa左右的抗拉強度和255MPa左右的屈服強度以及82%以上的延伸率,具有較好的綜合力學性能.其室溫組織為單相奧氏體基體的退火孿晶,通過TEM觀察內部為大量的層錯和孿晶共存結構.在隨后的拉伸變形過程中產生大量形變孿晶,發生了TWIP效應——孿晶誘發塑性效應,使鋼板具有優良的力學性能.
影響氧化鋅納米材料場發射性能的因素
倪賽力, 常永勤, 陳喜紅, 張寅虎, 多永正, 強文江, 龍毅
2007, 29(S2): 122-125.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60
摘要:
采用物理氣相沉積的方法通過控制生長參數,在硅襯底上獲得不同形貌的氧化鋅納米陣列.在金屬場發射系統中測量了它們的場致電子發射性能,發現陰極發射電流不穩定主要是由于氧化鋅納米陣列的不均勻性造成的.采用高壓勵煉技術可以增強氧化鋅場發射的穩定性,使電流波動明顯降低.此外,形貌對氧化鋅納米陣列的場發射電流密度和閾值電壓有明顯影響,而且不同形貌的氧化鋅納米陣列的抗濺射能力也不相同.
設備與能源
薄形銅冷卻壁的熱態實驗分析
寧曉鈞, 程素森, 解寧強
2007, 29(S2): 126-129.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74
摘要:
為了減少高爐冷卻壁的銅消耗量,降低單個銅冷卻壁的價格,在保證高爐冷卻效果的基礎上,開發了一種薄型的銅冷卻壁.為了測定該薄形銅冷卻壁的冷卻性能,設計了熱態實驗進行模擬實驗.在未掛渣的情況下,當爐溫為1200℃時,冷卻壁冷面和熱面的平均溫度分別為72℃和135℃.當有熱沖擊的情況下,冷卻壁冷面和熱面的溫度差變化不大.加快流速對降低冷卻壁溫度影響不大.當熱面掛渣時,冷卻壁的熱流密度急劇降低,而且冷卻壁熱面溫度隨爐溫變化很小.經過熱態實驗,薄型銅冷卻壁的溫度分布和熱流密度基本符合高爐實際生產要求.
透氣磚在爐底位置與鋼液吹氬行為的數值模擬
薛文東, 宋文, 孫加林, 洪彥若
2007, 29(S2): 130-132.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75
摘要:
以精煉鋼包為研究對象,在不同的透氣磚位置的條件下,采用多相流模型計算了吹氬后鋼包內鋼液的流場,通過對流場數值的多元回歸,計算了透氣磚在鋼包底部的最佳位置.結果表明:隨著透氣磚在鋼包底部位置的變化,吹氬對鋼液的攪拌效果也有很大的影響,當透氣磚位置在鋼包底部距中心位置為0.44R0~0.48R0之間時,底吹氬對鋼液攪拌得更均勻.
寶鋼1420冷連軋機邊降控制功能的拓展
闕月海, 張清東, 白劍, 許健勇, 李山青
2007, 29(S2): 133-136.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68
摘要:
為了開發提升1420冷連軋機組的帶鋼邊降控制功能,拓展生產DI材等對邊降有特殊要求的高端產品,提出了專門用于控制邊降的工作輥輥形設計思路與方法,同時專門針對DI材軋制的板形需求,對連軋機第一機架的板形平坦度控制目標曲線進行了修改完善.實踐表明,該方案實現了對該機組邊降功能的拓展.
帶鋼拉伸彎曲矯直變形過程仿真研究
李忠富, 王文廣, 白劍, 徐曉明
2007, 29(S2): 137-139.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69
摘要:
帶鋼拉伸彎曲變形過程的表征是拉伸彎曲矯直工藝研究中的關鍵,帶鋼拉伸彎曲變形過程在本質上就是帶鋼在張力作用下的反復彎曲變形過程.本文建立了可以模擬此變形過程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并對帶鋼拉伸彎曲變形過程進行了仿真研究,揭示了帶鋼產生塑性延伸和板形矯正的機理.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拉伸彎曲矯直工藝使用制度.
熱軋帶鋼橫向溫度研究方法及測量分析
張杰, 李娜, 曹建國, 李洪波, 司小明, 王強
2007, 29(S2): 140-143.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70
摘要:
對目前帶鋼橫向溫度分布的研究方法和結論進行了分析;對1800熱連軋機精軋出口帶鋼的橫向溫度進行測量,針對典型的分布規律,提出了描述參數,并用該參數就其分布規律以及分布與帶鋼寬度、縱向溫度的關系進行了討論,為建立熱連軋帶鋼橫向溫度控制模型提供了依據.
碰摩轉子系統分叉與混沌行為的識別
張武軍, 徐金梧, 呂志民, 楊德斌
2007, 29(S2): 144-147.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88
摘要:
研究了Jeffcott轉子發生動靜件碰摩時的非線性振動特性.根據數值計算的結果,利用時間序列的相空間重構方法,通過相空間的吸引子的形態來刻畫碰摩轉子系統的分叉、擬周期和混沌行為,利用分形維數對分叉、擬周期和混沌信號進行定性的分析.這對定性和定量的判定系統的分叉、擬周期和混沌行為是一個非常有意義.
偏心軸類零件楔橫軋軋制力分析
王寶雨, 何濤, 胡正寰
2007, 29(S2): 148-151.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71
摘要:
利用有限元手段對偏心軸類零件楔橫軋軋制成形中的軋制區軋制力進行了系統全面地研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偏心軸類零件楔橫軋非軋制區接觸力的產生原因及其對偏心軸類零件楔橫軋軋制成形帶來的影響.研究結果對認清偏心軸類零件楔橫軋軋制成形機理、旋轉條件、偏心極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外嚙合非對稱齒輪泵優勢分析
李威, 王成兵, 王小群
2007, 29(S2): 152-155.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89
摘要:
研究了新型非對稱雙壓力角齒輪泵,得出非對稱齒輪利用工作側壓力角的增大或齒數的增加能提高流量的同時可有效減小脈動系數的結論.同時工作側壓力角的增大,最小油膜厚度和油膜比厚顯著增大,對改善齒面潤滑極為有利,并用Matlab軟件進行了仿真驗證,為進一步推廣非對稱齒輪泵的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
不完全分布柔度的全柔性機構的研究
邱麗芳, 翁海珊, 柳林, 南鐵玲
2007, 29(S2): 156-158.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101
摘要:
針對介于具有集中柔度和具有分布柔度之間的全柔性機構,提出了第三類具有不完全分布柔度的全柔性機構的概念,并定義了其特征尺寸比值,根據這類全柔性機構的特點,提出在用偽剛體模型分析具有集中柔度全柔性機構的基礎上,考慮構件彈性變形的分析方法.實例計算結果表明了該方法的有效性.
多楔同步軋制鐵路車軸模具設計關鍵技術研究
束學道, 李傳民, 胡正寰
2007, 29(S2): 159-161.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72
摘要:
針對車軸多楔模具設計互聯因素較多,運用有限元模擬與實驗相結合的方法,對多楔內楔實際展寬量及多楔的銜接坡角進行了研究,并提出應用等效應變作為衡量楔橫軋軋件表面及內部金屬變形的均勻性標準,找到了車軸多楔模具的設計的最佳參數.研究結果為車軸實現以軋代鍛提供基礎,對優化楔橫軋模具具有指導意義.
單室直接微生物燃料電池性能影響因素分析
馮雅麗, 李浩然, 祝學遠
2007, 29(S2): 162-165.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95
摘要:
利用構建的單室微生物燃料電池,進行了陰極板中鐵離子濃度、陽極底物、底物濃度及陽極板面積對單室直接微生物燃料電池性能影響的研究.結果表明: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隨著陰極電極板中Fe3+含量的增加,電池負載輸出電壓隨之提高;不同底物的陽極反應,隨著產生的電子和質子數的提高,電量隨之增大;輸出電壓亦隨底物濃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底物葡萄糖的濃度飽和值為0.72g/L;增加陽極板數量加大陽極比表面積,更多的微生物吸附在陽極電極上傳遞電子,電池輸出電壓與陽極板數量不成倍數關系.此研究為單室微生物燃料電池的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
控制與決策
基于Agent的安全協議對抗Ad Hoc網絡下的拒絕服務攻擊
陳紅松, 王昭順, 寧淑榮
2007, 29(S2): 166-171.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100
摘要:
拒絕服務攻擊是AdHoc網絡安全領域中的難題,本文提出一種新型的基于Agent的安全路由協議,Agent可根據其鄰節點的可信度定期更新以適應AdHoc分布式路由計算環境,有效提高網絡的可信性,降低網絡安全計算的復雜度;根據拒絕服務攻擊的特征抽取出Agent安全規則與檢測算法.采用NS2網絡模擬器的仿真結果表明,該方法能有效的檢測出拒絕服務攻擊并進行及時響應,使網絡性能迅速恢復正常.
多值邏輯中的命題相關性與邏輯運算研究
劉宏嵐, 高慶獅, 楊炳儒
2007, 29(S2): 172-177.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102
摘要:
命題的屬性包括結構屬性和值屬性.命題的結構決定了命題之間的關系,決定了命題之間的邏輯運算.命題的真值只是一個由命題的結構決定的值屬性,并不能代表整個命題.邏輯運算是命題的運算,不是真值的運算.多值邏輯中,命題邏輯運算結果由命題的關系決定,真值相同的不同命題,邏輯運算結果的真值不一定相同,邏輯運算不是處處同態于某一個或某一簇真值函數(算子),有時復合命題的真值不能被它的成分命題的真值完全確定,所以多值邏輯的聯結詞并不總能定義成真值函數(算子)的形式.多值邏輯的命題公式不能再看作真值函數,命題公式是關于命題的函數.
日照1580mm熱連軋帶鋼計算機控制系統
郭強, 王京, 王純, 宗勝悅, 申屠南凱, 項曉菲
2007, 29(S2): 178-181.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103
摘要:
介紹了日照鋼鐵公司1580mm熱連軋生產線三電計算機控制系統的組成和投入運行后的數據.該系統實現了粗軋立輥液壓AWC和SSC控制,粗軋機和精軋機液壓AGC控制,最新的無芯熱卷箱卷取和主動移送控制,精軋液壓活套控制、自動板形閉環控制、高密度CTC控制、卷取機助卷輥AJC控制等許多先進的控制技術,使得產品質量和精度大大提高.同時該系統還提供L2.5級功能,具有對板坯庫和成品庫及磨輥間管理能力,從而有效地保證了生產組織和工廠管理的順行化和信息化.
基于多代理決策融合的電機狀態識別
韓天, 孫欣, 尹忠俊
2007, 29(S2): 182-186.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96
摘要:
提出了基于多代理決策融合的電機狀態識別系統.以電機的振動信號和電流信號為輸入,六種分類器用來識別其狀態.每個分類器視為一個代理,獨立完成模式識別工作后,同其他分類器交換信息從而提高識別率.本文還將傳感器融合和分類器選擇融入系統,同單源數據和無分類器選擇相比具有更大的優勢,使最終電機狀態識別率達到98.9%.
Autorun病毒啟動機理分析及其根治方法研究
周芳, 劉光鋒, 姚宣霞
2007, 29(S2): 187-189.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98
摘要:
針對目前最流行的各種Autorun病毒,充分分析了其啟動機理,針對病毒的結構特征和自動運行條件,提出了編輯組策略、編輯注冊表、禁止自動讀取和執行及防止分區根目錄下生成帶病毒執行文件等防御措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根治目前此類病毒的方法.
基于人臉和人耳的多模態生物特征識別
袁立, 穆志純, 曾慧
2007, 29(S2): 190-193.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99
摘要:
單一模式生物特征識別系統由于存在一些固有的局限性,有時難以滿足實際應用的需求,本文提出了基于正面人臉和人耳信息融合的多模態生物特征識別方法.針對USTB人耳圖像庫和ORL人臉圖像庫,利用核Fisher鑒別分析方法分別進行了人耳識別、人臉識別和人臉人耳融合識別,融合策略包括圖像層融合和特征層融合兩種.識別結果表明基于人臉人耳信息融合的多模態識別的識別率優于單體的人耳或人臉識別.這說明融合多種生物特征的多模態識別可以提高身份認證的準確率,也為實現非打擾式識別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
基于圖分析的領域知識獲取技術
張德政, 阿孜古麗, 劉潔卉
2007, 29(S2): 194-198.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104
摘要:
知識獲取技術制約著知識系統的研究和應用,有效地從文本中提取領域知識成為知識獲取的重要途徑.本文提出了基于本體和圖分析的領域知識獲取技術,分析了本體數據結構、本體概念的實例化以及基于圖分析的語義場構造方法.建立了具有廣泛適用性的文本知識獲取系統框架,實現了原型系統.通過針對中醫醫案的中醫領域知識獲取實驗驗證,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基于Varela免疫模型的免疫控制器的設計與仿真
付冬梅, 鄭德玲
2007, 29(S2): 199-203.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105
摘要:
Varela免疫網絡模型是繼Jerne獨特性網絡模型之后的第二代網絡模型,Varela免疫網絡模型描述的是沒有外來抗原作用時的T、B細胞因子的動態平衡關系.本文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一種考慮抗原的改進的Varela免疫網絡模型.然后基于這種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生物免疫特性的改進Varela免疫網絡模型,構造了一類與被控對象無關的免疫控制器模型.以大慣性大滯后模型為被控對象,采用仿真的方法研究了該免疫控制器的特性.仿真研究與分析表明:該免疫控制器具有一定的記憶和自學習能力,具有較好的抗純滯后及參數自適應性能.文中將這種免疫控制器的參數變化對控制系統的影響也作了仿真研究.
有色金屬礦山系列生產技術指標的優化
李克慶, 賈水庫, 劉保順, 袁懷雨
2007, 29(S2): 204-207.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106
摘要:
基于系統分析的思想,提出了有色金屬礦山主要生產技術指標多目標、整體、動態優化的原則,介紹了基于該原則的具體的優化方法.以某金銅礦山為背景,對該礦的系列生產技術指標進行了系統優化,結果表明,在當前的生產工藝和市場條件下,對其主要的生產技術指標進行適當調整,可以使該礦獲得更好的經濟和資源效益.
生物技術
雌激素受體ERβ配體結合區的異源表達與純化
時國慶, 郭彥峰, 魏巍, 宋青, 張懷, 鐘廣蓉
2007, 29(S2): 208-211.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87
摘要:
為研究環境化合物與雌激素受體的相互作用,在大腸桿菌中異源表達了人雌激素受體ERβ的配體結合區(hERβ-LBD)蛋白。在誘導劑(IPTG)濃度為0.2mmol·L-1,培養溫度25℃,誘導時間為8h的優化表達條件下,經親和色譜法純化后,hERβ(LBD蛋白的產量可達236mg·L-1.
一株硫氧化菌的篩選與表征
邱麗娜, 李圓原, 弓愛君, 閆海, 王小寧
2007, 29(S2): 212-215.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54
摘要:
利用液體選擇培養基、固體選擇培養基從污泥中篩選出一種可以氧化低價硫的菌株,該菌為革蘭氏陰性菌,在光學顯微鏡下有較強的運動能力.對含有該菌的培養基進行pH值檢測,在培養的第3天發現pH值有顯著下降,繼續培養一周左右,pH值下降到0.6;用離子色譜進行檢測,培養5天,液體培養基中硫酸根含量從249.2mg·L-1增加到3679.7mg·L-1;將菌液加入FeS培養基中,培養2周后,FeS被氧化,培養基顏色變淺.
產煙酸羥化酶菌株Pseudomonas sp BK-1培養條件的研究
羅暉, 尹祖建, 常雁紅, 肖寶清
2007, 29(S2): 216-220.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55
摘要:
對產煙酸羥化酶的菌株Pseudomonas sp.BK-1的培養條件進行了優化,結果表明10g·L-1蔗糖為最佳碳源,20g·L-1玉米漿為最佳氮源,誘導物煙酸濃度12.5g·L-1,培養基的最適初始pH值7.0.5L發酵罐中進行發酵,在轉速400r·min-1、通氣量4.2L·min-1、30℃條件下,16h時酶活可達1.47U·mL-1.經36h的連續催化,產物6-羥基煙酸的濃度可以積累到154g·L-1.
一株耐鹽芽孢桿菌的分離與鑒定
周鈺鋼, 魏巍
2007, 29(S2): 221-222.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56
摘要:
從校園草坪土壤中分離得到一株能夠在20%NaCl的高鹽條件下生長的耐鹽細菌,經過形態觀察、生理特征分析及16SrDNA序列分析,鑒定為一株芽孢桿菌(Bacillus sp.),并在GenBank中完成該菌株16SrDNA序列的注冊,登錄號為EU167738.
Rhodococcus rhodochrous tg1-A6腈水解酶催化3-氰基吡啶合成煙酸的研究
常雁紅, 吳芳, 羅暉
2007, 29(S2): 223-226.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58
摘要:
利用高產腈水解酶的菌株Rhodococcus rhodochrous tg1-A6催化3-氰基吡啶合成煙酸,實驗結果表明,腈水解酶的最適底物濃度為130mmol/L,最適催化溫度為55℃,最適pH值為pH7.0.經過15h連續補加底物3-氰基吡啶,反應體系中產物煙酸的濃度可達到165.2g/L.在產物濃度累積不高的情況下,菌體經過7批次(共67h)的催化,煙酸的最終質量濃度累計可達到529g/L.
水源水中2-MIB降解菌的篩選
周北海, 王俊, 蔡珉敏, 祝玲, 宋文娟
2007, 29(S2): 227-230.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7.s2.093
摘要:
針對特定水處理工藝,研究了投加2-MIB前后水中微生物種群的變化,建立了篩選分離2-MIB降解菌的方法.以生物膜生長成熟的活性炭連續處理含有較高濃度2-MIB水樣,然后從活性炭表面取樣,用2-MIB為惟一碳源的無機鹽培養基篩選和馴養,最后進行劃線分離,成功得到2-MIB降解菌種.通過16SrRNA分析,該菌株屬于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 spp.).
<th id="5nh9l"></th><strike id="5nh9l"></strike><th id="5nh9l"><noframes id="5nh9l"><th id="5nh9l"></th><strike id="5nh9l"></strike>
<progress id="5nh9l"><noframes id="5nh9l"><th id="5nh9l"><noframes id="5nh9l">
<th id="5nh9l"></th> <strike id="5nh9l"><noframes id="5nh9l"><span id="5nh9l"></span>
<progress id="5nh9l"><noframes id="5nh9l"><span id="5nh9l"><noframes id="5nh9l"><span id="5nh9l"></span><strike id="5nh9l"><noframes id="5nh9l"><strike id="5nh9l"></strike>
<span id="5nh9l"><noframes id="5nh9l">
<span id="5nh9l"><noframes id="5nh9l">
<span id="5nh9l"></span><span id="5nh9l"><video id="5nh9l"></video></span>
<th id="5nh9l"><noframes id="5nh9l"><th id="5nh9l"></th>
<progress id="5nh9l"><noframes id="5nh9l">
259luxu-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