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5nh9l"></th><strike id="5nh9l"></strike><th id="5nh9l"><noframes id="5nh9l"><th id="5nh9l"></th><strike id="5nh9l"></strike>
<progress id="5nh9l"><noframes id="5nh9l"><th id="5nh9l"><noframes id="5nh9l">
<th id="5nh9l"></th> <strike id="5nh9l"><noframes id="5nh9l"><span id="5nh9l"></span>
<progress id="5nh9l"><noframes id="5nh9l"><span id="5nh9l"><noframes id="5nh9l"><span id="5nh9l"></span><strike id="5nh9l"><noframes id="5nh9l"><strike id="5nh9l"></strike>
<span id="5nh9l"><noframes id="5nh9l">
<span id="5nh9l"><noframes id="5nh9l">
<span id="5nh9l"></span><span id="5nh9l"><video id="5nh9l"></video></span>
<th id="5nh9l"><noframes id="5nh9l"><th id="5nh9l"></th>
<progress id="5nh9l"><noframes id="5nh9l">
  • 《工程索引》(EI)刊源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
  •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讀者、作者、審稿人, 關于本刊的投稿、審稿、編輯和出版的任何問題, 您可以本頁添加留言。我們將盡快給您答復。謝謝您的支持!

姓名
郵箱
手機號碼
標題
留言內容
驗證碼

2004年  第26卷  第3期

礦業與環境工程
基于GA和FCM的巖體結構面的混合聚類方法
王鵬, 趙學亮, 萬林海, 蔡美峰
2004, 26(3): 227-232.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4.03.001
摘要:
提出了一種基于遺傳算法(GA)和模糊C均值(FCM)算法的巖體結構面混合聚類方法.利用GA的全局搜索性能,求得初始聚類中心;在此基礎上利用FCM算法,根據精度要求再作進一步求解.該方法避免了人為劃定分類界限的主觀性,消除了FCM聚類算法的局部最優的弱點,解決了采用普通遺傳算法聚類時搜索速度和聚類精度的矛盾.結合實測數據,對應用該方法進行結構面組識別的步驟、參數選取、分組有效性、優勢方位的判定進行了分析和討論.
攪拌磨超細粉磨金精礦工藝的優化
林海, 王英杰, 李天昕, 崔巍, 孟凡玖, 張旭秋
2004, 26(3): 233-236.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4.03.002
摘要:
研究了攪拌磨超細粉磨金精礦的工藝,考察了主要參數對粉磨效果的影響.結果表明,通過優化磨礦過程中各種影響因素,可以獲得細度-20μm>99%的金精礦產品.
制備介孔復合環境材料的酸洗刻蝕工藝
李天昕, 林海, 宋存義, 徐玉琴
2004, 26(3): 237-239.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4.03.003
摘要:
探索了一種制備介孔復合環境材料的方法——破壞式造孔與有機復合相結合,使最終產品可大量吸附污染水體中的各種污染物并具有一定的殺菌功能.該方法通過酸洗刻蝕,達到了去除原材料中的雜質和刻蝕孔徑的目的,所制備的中間產品24 h吸濕率為原材料的2倍,染料吸附量為原材料的1.6倍.
土體注漿后的性能分析
張友葩, 吳順川, 方祖烈
2004, 26(3): 240-243.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4.03.004
摘要:
應用Mohr-Coulomb屈服準則,推導了注漿后巖土體的屈服函數.根據位于205國道上某土質邊坡的實際情況,利用現場實測數據和實驗數據,分別對注漿前后坡體的破壞狀態、不同位置位移的變化情況以及坡體的整體穩定性等方面進行了模擬計算.結果表明,注漿后巖土體的彈性區域顯著增大,側向位移明顯減小,而巖土體的剪應力屈服區域則由集中趨于分散.
冶金科學與工程
極低硫鋼的精煉脫硫動力學模型
李素芹, 熊國宏, 李士琦, 朱榮, 王新華, 陳原
2004, 26(3): 244-246.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4.03.005
摘要:
通過對影響脫硫反應限制性環節的分析,將持續接觸和瞬時接觸兩種反應模式綜合考慮,建立了精煉脫硫動力學模型,并通過實驗室“極低硫鋼精煉脫硫”實驗數據對模型進行驗證.結果表明,本模型的預測結果與實驗結果比較吻合.
連鑄中間包鋼水夾雜物濃度的數值模擬
張炯明, 鄧鳳琴, 王文科, 王新華, 牟濟寧, 唐海波, 汪寧
2004, 26(3): 247-250.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4.03.006
摘要:
以寶鋼二連鑄50t“T型”中間包為研究對象,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計算了中間包的三維流場、溫度場及量綱為1的夾雜物濃度的分布,分析了中間包的內部結構、中間包鋼水液面高度及夾雜物當量直徑對夾雜物排出率的影響.結果表明,雙壩、堰“T型”中間包對夾雜物上浮十分有利.
連鑄板坯凝固過程的應變分析
朱國森, 于會香, 王新華, 王萬軍
2004, 26(3): 251-254.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4.03.007
摘要:
通過建立連鑄板坯凝固過程的傳熱模型和采用實測溫度數據進行檢驗,獲得了鑄坯溫度及坯殼厚度的數據.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凝固過程的應變分析模型,得到了實際工況條件下坯殼所受的拉應變.結果表明,在正常工況下,連鑄坯凝固前沿所受的應變很小,鑄坯不會產生內部裂紋;當導輥開口度的偏差大于2 mm時,其引起的應變大于鼓肚應變,且凝固前沿所受的應變大于臨界應變,內部裂紋發生的可能性很大.支撐輥對中精度是產生內部裂紋的重要影響因素.
金屬材料觸變充填及其壓力變化特征的模擬
楊卯生, 李士琦, 徐宏, 毛衛民, 鐘雪友
2004, 26(3): 255-259,276.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4.03.008
摘要:
分析了觸交合金充填過程的壓力變化特征,建立了耦合表觀粘度的計算數學模型.對觸變鋁合金和鋼件充型過程及壓力變化進行模擬.結果表明,觸變合金充型過程具有持續增加的壓力變化特征,增加壓力主要克服漿料流動阻力與重力,增加幅度約為0.12MPa.在成形充填速度范圍內,觸變合金呈現穩定的層流充填特征.相比觸變鋁合金,鋼溫度高容易引起觸變成形過程的降溫,表觀粘度增大而導致鑄件缺陷.半固態剎車泵體兩種入流形式的充填壓力模擬分析與實際成形結果表明,徑向入流方式具有較高的成形質量.
材料科學與工程
弛豫—析出—控制相變技術中冷卻速度對組織的影響
胡良均, 尚成嘉, 王學敏, 趙運堂, 賀信萊
2004, 26(3): 260-263,296.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4.03.009
摘要:
利用熱模擬實驗,對在非再結晶溫度變形后弛豫一段時間,再以不同冷速冷卻的低碳貝氏體鋼的相變組織進行了研究,并與同等條件不弛豫的試樣組織進行了對比.給出了弛豫和冷速對中溫轉變組織類型及組織細化程度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弛豫及冷卻速度對變形奧氏體的相變組織是有影響的.低冷速下主要得到邊界及取向不清晰的粒狀貝氏體,這時弛豫時間對細化程度影響不明顯,在10℃/S以上冷速下得到的是以板條貝氏體為主的組織,與未弛豫試樣比較,其組織更細,板條形狀更清晰,弛豫試樣組織中殘余奧氏體或M/A島的形狀更細長,弛豫有利于在同等冷卻條件下得到板條組織,并且在高冷速下,弛豫試樣中M/A量較未弛豫試樣中的要少.
鋁對微合金鋼奧氏體分解動力學的影響
王元立, 柳得櫓, 霍向東, 康永林, 傅杰, 孫賢文
2004, 26(3): 264-267.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4.03.010
摘要:
通過實驗室熱模擬和軋制實驗研究了添加0.21%Al對成分為0.05%C-1.7%Mn-0.4%Si-0.05%Nb-0.03%Ti(質量分數)的微合金鋼奧氏體分解動力學的影響.結果表明:加入0.21%Al在冷速為10℃/s范圍內明顯抑制奧氏體向先共析鐵素體的轉變,提高了貝氏體的淬透性;對于780℃終軋后在600℃等溫20min的鋼板,Al通過提高碳的活度減輕或避免了帶狀組織的形成,明顯提高了軋制鋼板的力學性能.
控制冷卻對CSP低碳錳鋼組織和性能的影響
孫賢文, 霍向東, 柳得櫓, 康永林, 毛新平, 陳貴江, 李烈軍
2004, 26(3): 268-271.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4.03.011
摘要:
利用Gleeble 1500熱模擬機測定了簿板坯連鑄連軋EAF-CSP工藝生產的低碳含錳鋼經奧氏體區二次變形后的CCT曲線.實驗鋼含有0.17%C,1.21%Mn和0.28%Si(質量分數).研究表明:提高熱軋后的冷卻速度使Ar_3溫度降低,導致試驗鋼的晶粒進一步細化;冷速大于20℃/s時,出現貝氏體和鐵素體的混合組織,可降低鋼的屈強比;790℃終軋,550℃卷曲時出現鐵素體/珠光體帶狀組織,提高冷速使溶質(如Mn和C)富集區在形成珠光體之前完成奧氏體—鐵素體相變是避免生成鐵素體/珠光體帶狀組織的有效方法.
振動式電脈沖沉積鋁化物微晶涂層對Cr5Mo鋼高溫腐蝕性能的影響
宋洪建, 馬靜, 何業東
2004, 26(3): 272-276.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4.03.012
摘要:
采用振動式電脈沖沉積裝置在Cr5Mo鋼表面沉積了厚度達100μm的鋁化物微晶涂層.在沉積涂層的過程中,鋁電極與工件瞬時接觸放電,產生很高的溫度,形成了鐵鋁金屬間化合物涂層;電極瞬時分離,涂層迅速冷卻,獲得了微晶結構,而且涂層與基體具有冶金結合.600℃空氣中氧化200h,600℃流動的99.98%SO2氣氛中硫化50h的實驗結果和SEM,XRD分析結果表明,沉積鋁化物做晶涂層后Cr5Mo鋼的抗氧化、硫化性能均得到大幅度提高.
殘余元素錫、銻對34CrNi3Mo鋼沖擊韌性的影響及稀土鑭的改善作用
嚴春蓮, 王福明, 魏利娟, 傅強, 吳承建
2004, 26(3): 277-281.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4.03.013
摘要:
利用JB-30B型沖擊試驗機研究了不同含量的殘余元素錫、銻及稀土鑭對低氧、低硫的34CrNi3Mo鋼沖擊韌性的影響;采用SEM及EDS手段研究了稀土鑭對不同錫、銻含量鋼的斷裂方式的影響以及在鋼中形成化合物的情形.結果表明:稀土金屬可以明顯改善低氧、低硫鋼中殘余元素對鋼性能的危害;鑭可與鋼中的殘余元素作用形成復合相且分布均勻.
Nd-Fe-B磁體熱等靜壓燒結的實驗研究
李青華, 包小倩, 高學緒, 張茂才, 周壽增
2004, 26(3): 282-284.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4.03.014
摘要:
研究了熱等靜壓燒結對Nd-Fe-B磁體的致密度、顯微組織及磁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與常壓燒結磁體相比,熱等靜壓燒結磁體的內部存在較多的孔洞,致密度、晶粒取向度及磁性都有所降低.用加熱Ar氣熱膨脹而產生熱等靜壓進行燒結的辦法不適于制造高性能的燒結磁體.
HD處理燒結磁體制備各向異性NdFeB磁粉
強文江, 湯虹, 孫愛芝
2004, 26(3): 285-288.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4.03.015
摘要:
研究了通過吸氫破碎(HD)處理由燒結NdFeB磁體制取各向異性磁粉的方法.實驗結果表明:HD處理溫度是該處理過程中的關鍵參數,對于最終獲得的各向異性磁粉的矯頑力具有顯著的影響,同時HD處理溫度的變化決定了燒結磁體破碎過程中的斷裂方式.當HD處理溫度為220℃時,磁體主要以沿晶斷裂方式破碎,再經過950℃溫度下的熱處理,獲得的各向異性磁粉的矯頑力達到490 kA/m.
Ni-Cr-Co基高溫合金在含有水蒸汽的空氣中的高溫腐蝕行為
趙雙群, 謝錫善
2004, 26(3): 289-292.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4.03.016
摘要:
利用熱重分析法、SEM(EDX)和X射線衍射研究了一種Ni-Cr-Co基高溫合金在兩種不同水蒸汽含量的空氣中的高溫腐蝕行為.結果表明:合金在750℃含有10%H2O的空氣中的腐蝕動力學規律為先遵從拋物線后遵從直線規律,試樣表面形成Cr2O3層,并且有內氧化物生成.合金在775℃含有5%H2O的空氣中腐蝕時,試樣表面致密的氧化層由Cr2O3,TiO2和CoCr2O4組成,同時也發生了內氧化現象.水蒸汽加速了合金的腐蝕速度.整個腐蝕過程由元素通過氧化膜的傳輸控制.
納米級WO3-CuO復合氧化物粉末的制備
徐金龍, 張麗英, 林濤, 吳成義
2004, 26(3): 293-296.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4.03.017
摘要:
用超聲噴霧熱轉換法直接制成納米級非晶復合氧化物粉末,并采用XRD,TEM和TG-DSC手段研究納米WO3-CuO復合氧化物粉末的熱解與非晶向微晶的轉化過程.結果表明用超聲噴霧熱轉換法可以工業化大規模生產納米級WO3-CuO復合氧化物粉末,粉末平均粒徑<50nm,顆粒形狀為球形.
Al-Si合金擠壓棒材再結晶組織演變
陳亞軍, 王自東, 陳琦, 劉玉敏, 連玉棟
2004, 26(3): 297-300.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4.03.018
摘要:
對φ5mm的進口Al-1%Si合金棒材的段料在不同溫度下保溫12h,水淬處理.通過對不同條件下得到的再結晶組織進行對比研究,分析了該材料再結晶規律,提出了其優化熱處理工藝.結果表明:該材料原有的等軸晶組織轉變為塑性和導電性能良好的單晶組織.
SiCp/Al電子封裝復合材料預成形坯的制備
平延磊, 賈成廠, 曲選輝, 李志剛
2004, 26(3): 301-303,329.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4.03.019
摘要:
在本實驗中將SiC顆粒與粘結劑混合,溫壓制備成坯塊,進行了熱脫脂與預燒結,研究了熱脫脂一預燒結后坯塊的線性膨脹率、孔隙度、強度與工藝條件的關系,對預成形坯的顯微組織形貌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通過有效地控制成形、脫脂與燒結等工藝參數,能制備出具有適合強度和孔隙度的預成形坯.
熔體形核與二維穩態溫度起伏數學模型
陳明文, 趙文彬, 王自東, 孫仁濟
2004, 26(3): 304-306.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4.03.020
摘要:
用數學方法證明了二維穩態溫度起伏數學模型的Fourier級數形式解是收斂的,該溫度起伏的數學模型的解是惟一的而且是穩定的.這個模型的溫度解呈現出指數振蕩衰減,驗證了熔液對流促使溫度產生大的起伏,導致大量晶核形成這一熔體形核機制的正確性.
二維非穩態晶體生長的理論分析與拉普拉斯逆變換法
孫仁濟, 史英英, 陳明文, 王自東
2004, 26(3): 307-310.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4.03.021
摘要:
對定常速度下二維非穩態晶體生長的數學模型進行了分析,證明了解的唯一性,并運用Laplace逆變換法對該定解問題進行求解,最后給出了一個具體的例子.
冶金裝備技術
超細化輻射涂料的節能機理
夏德宏, 吳永紅
2004, 26(3): 311-314.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4.03.022
摘要:
從微觀和宏觀這兩個角度分析了影響涂料發射率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種新的黑體模型,理論分析和實際應用表明,涂料超細化可以有效地提高涂料的發射率.
離散坐標法積分方案的選取
劉玉英, 張欣欣
2004, 26(3): 315-318.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4.03.023
摘要:
以輻射平衡條件下一維平行平板介質層的輻射換熱問題為例,介紹了求解輻射傳遞方程的離散坐標法,對影響離散坐標法計算精度與速度的角度積分方案的選取進行了研究.分析了離散坐標法常用的SN積分方案、Fiveland等權值積分方案FN及高斯積分方案GN對計算結果準確性的影響.研究表明:積分方案近似階數越高,計算結果的精度越高,但隨著積分方案階數的增加,所需的計算量也增大;同一近似階數的各種積分方案的準確性各不相同,其中FN積分方案在相同階數下的精度最高,SN積分方案次之,GN積分方案的精度最差.在近似階數足夠高時上述三種積分方案均可達到較高的計算精度.
控制與決策
基于局部投影和小波降噪的弱沖擊特征信號的提取
呂勇, 徐金梧, 李友榮, 楊德斌
2004, 26(3): 319-321.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4.03.024
摘要:
綜合局部投影算法及小波變換兩者的優點,提出了基于局部投影和小波降噪的弱沖擊信號的提取方法.實驗結果表明,局部投影算法可以將背景信號和特征信號分解到不同的子空間上,小波降噪可以有效地用于包含尖峰或突變信號的降噪,結合局部投影和小波降噪的弱沖擊信號的提取方法對于微弱特征信號的提取是非常有效的.
一種人工免疫應答模型的研究及應用
位耀光, 鄭德玲, 周穎, 王英, 付冬梅
2004, 26(3): 322-325.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4.03.025
摘要:
提出一種基于生物免疫應答機理的人工免疫應答模型.它包括抗原匹配、克隆選擇、變異、親和力成熟等四個過程,通過克隆、變異過程實現抗體的多樣性使所建立的系統具有較好的自適應能力,利用親和力成熟過程完成知識的學習和積累.該模型具有運行參數少,穩定性好的特點,在提高數據壓縮率和識別率方面具有較好的效果.
隨機-模糊線性回歸模型的參數估計及應用
張志剛, 王鵬, 李安貴, 蔡美峰, 張紅英
2004, 26(3): 326-329.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4.03.026
摘要:
導出了隨機-模糊線性回歸模型參數的估計量,證明了參數的估計量為無偏估計,同時推導了參數估計量數字特征和回歸方程相關系數的計算公式。將該模型應用于巖石樣本抗剪強度實驗數據處理中,通過與傳統的隨機一元線性回歸對比分析,表明使用該方法得到的力學參數更具代表性。
三點法無損測量生物活體組織熱參數的分析
樂愷, 于帆, 張欣欣
2004, 26(3): 330-332.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4.03.027
摘要:
基于兩點法測量原理,提出了一種通過三點測溫無損確定柱狀生物活體組織熱參數的新方法,建立了該方法的理論模型,數值計算分析了導熱系數、血液灌注率體積熱容量等參數對溫度變化的影響,以及這些熱參數的靈敏度系數.研究結果表明,活體組織的上述熱參數的靈敏度系數是線性無關的,可以通過所提出的三點法同時進行測量.
教師隊伍結構優化目標的動態管理系統
隋延力, 廖福成, 馮曉亮, 陳文放, 胡志興, 董春陽
2004, 26(3): 333-336.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4.03.028
摘要:
根據目標年的教師隊伍結構的規劃,運用數學模型,建立了教師隊伍的管理系統.根據每一年的變化,找出了下一年教師隊伍結構的量化控制方法,并給出了相應的對策,使得整體結構逐步達到目標要求.
企業技術創新動力的形成過程
武德昆, 柴麗俊, 高俊山
2004, 26(3): 337-340.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4.03.029
摘要:
為了考察決定企業技術創新行為產生、持續、循環的各種經濟、科技、社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影響、制約技術創新行為的機理,對企業技術創新動力的形成進行了分析.認為企業技術創新動力形成的內在動力在于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滿足社會需求的過程中可能獲得的超額利潤和相對競爭優勢.另外下面三方面因素也起著重要作用:企業技術創新的外部影響因素,即技術發展、市場作用和政府推動;資源約束因素,即技術創新的內部環境要素、技術創新能力和外部資源的約束;競爭因素,即技術創新的競爭環境、技術創新的溢出效應和技術創新的風險性.
<th id="5nh9l"></th><strike id="5nh9l"></strike><th id="5nh9l"><noframes id="5nh9l"><th id="5nh9l"></th><strike id="5nh9l"></strike>
<progress id="5nh9l"><noframes id="5nh9l"><th id="5nh9l"><noframes id="5nh9l">
<th id="5nh9l"></th> <strike id="5nh9l"><noframes id="5nh9l"><span id="5nh9l"></span>
<progress id="5nh9l"><noframes id="5nh9l"><span id="5nh9l"><noframes id="5nh9l"><span id="5nh9l"></span><strike id="5nh9l"><noframes id="5nh9l"><strike id="5nh9l"></strike>
<span id="5nh9l"><noframes id="5nh9l">
<span id="5nh9l"><noframes id="5nh9l">
<span id="5nh9l"></span><span id="5nh9l"><video id="5nh9l"></video></span>
<th id="5nh9l"><noframes id="5nh9l"><th id="5nh9l"></th>
<progress id="5nh9l"><noframes id="5nh9l">
259luxu-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