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5nh9l"></th><strike id="5nh9l"></strike><th id="5nh9l"><noframes id="5nh9l"><th id="5nh9l"></th><strike id="5nh9l"></strike>
<progress id="5nh9l"><noframes id="5nh9l"><th id="5nh9l"><noframes id="5nh9l">
<th id="5nh9l"></th> <strike id="5nh9l"><noframes id="5nh9l"><span id="5nh9l"></span>
<progress id="5nh9l"><noframes id="5nh9l"><span id="5nh9l"><noframes id="5nh9l"><span id="5nh9l"></span><strike id="5nh9l"><noframes id="5nh9l"><strike id="5nh9l"></strike>
<span id="5nh9l"><noframes id="5nh9l">
<span id="5nh9l"><noframes id="5nh9l">
<span id="5nh9l"></span><span id="5nh9l"><video id="5nh9l"></video></span>
<th id="5nh9l"><noframes id="5nh9l"><th id="5nh9l"></th>
<progress id="5nh9l"><noframes id="5nh9l">
  • 《工程索引》(EI)刊源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
  •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讀者、作者、審稿人, 關于本刊的投稿、審稿、編輯和出版的任何問題, 您可以本頁添加留言。我們將盡快給您答復。謝謝您的支持!

姓名
郵箱
手機號碼
標題
留言內容
驗證碼

2002年  第24卷  第3期

陶冶傳承 砥礪鼎新——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方向邁進的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宣傳部
2002, 24(3): 1-2.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42
摘要:
礦物與資源工程
復合巖體支護巷道破壞規律的試驗系統研制與應用
石平五, 來興平, 伍永平
2002, 24(3): 231-234.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43
摘要:
介紹了地下巖石復合材料支護巷道破壞規律的模擬試驗系統的組成、功能與應用.研制本裝置系統目的在于對開采引起裂隙演化規律的全過程模擬,通過對全過程監測信息統計、推斷,尋找裂隙演化的應力、位移,時空關系及其穩定性影響因素,為在復雜山體建筑物下煤層群開采時上覆巖層變形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礦山地震震級的極值分布
李治平, 王建宙, 蔡美峰, 惠乃玲, 孫學會
2002, 24(3): 235-238.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44
摘要:
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推導了礦山地震震級極值的岡貝爾Ⅰ型分布,給出了其參數確定方法.在簡要介紹老虎臺礦礦山地震活動的構造及物理背景后,將震級極值分布應用于老虎臺礦月最大震級的概率預測實踐結果表明,用這種方法預測的月最大震級概率分布與實際記錄的礦震月最大震級分布一致.
合理入選品位整體動態優化
袁懷雨, 劉保順, 李克慶
2002, 24(3): 239-242.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45
摘要:
采用系統工程理論和方法,建立了品位指標、儲量、平均品位、貧化率、損失率、入選品位等主要技術指標與礦山效益目標之間的動態關系模型,并運用多目標決策技術對這些指標進行整體動態的優化.優化結果應用于礦山生產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如歪頭山和梅山鐵礦每年各增收利稅約1000萬元.
承壓水體上對拉面開采底板巖層破壞規律
王金安, 彭蘇萍, 孟召平
2002, 24(3): 243-247.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46
摘要:
以淮北楊莊礦承壓水體上對拉工作面開采為背景,通過現場實測、相似模擬實驗和數值分析,揭示了承壓水體上對拉工作面開采底板巖層應力分布和底板破壞規律,重新認識了對拉面不同開采參數對底板巖層力學行為的影響.提出了承壓水體上對拉面安全開采的合理技術參數和預防底板突水的工程對策.
延長藥包不同位置起爆時的應力場
龔敏, 黎劍華
2002, 24(3): 248-253.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47
摘要:
利用紅寶石脈沖激光器建立了三維動態散光光彈性爆破模型實驗系統,首次對條形藥包在一端起爆、兩端同時起爆、藥柱中點起爆等條件下的爆破模型進行了研究,得到了在同一剖面的4個時刻的動態應力條紋圖;對3種爆破模型的動應力場進行了對比分析,并就其爆破效果提出了相應的結論.
冶金科學與工程
鐵礦石的燒結基礎特性之新概念
吳勝利, 劉宇, 杜建新, 米坤, 林鴻
2002, 24(3): 254-257.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48
摘要:
長期以來,人們對燒結用鐵礦石的評價主要集中在化學成分、粒度組成、礦物特征等常溫性能方面,而對鐵礦石在燒結過程中的高溫行為和作用知之甚少.根據對這一問題的深入思考和實驗室的基礎研究,提出了"鐵礦石的燒結基礎特性"的概念.該概念包括同化性能、液相流動性,粘結相強度性能和鐵酸鈣生成性能等.研究燒結過程中這些高溫物理特性,有利于完善燒結理論、改善燒結礦質量和優化燒結工藝過程.
鐵礦粉與CaO同化能力的試驗研究
吳勝利, 劉宇, 杜建新, 米坤, 林鴻
2002, 24(3): 258-261.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49
摘要:
長期以來,人們對燒結用鐵礦石的評價主要集中在化學成分、粒度組成、礦物特征等常溫性能方面,而對鐵礦石在燒結過程中的高溫行為和作用知之甚少.根據對這一問題的深入思考和實驗室的基礎研究,提出了"鐵礦石的燒結基礎特性"的概念.該概念包括同化性能、液相流動性,粘結相強度性能和鐵酸鈣生成性能等.研究燒結過程中這些高溫物理特性,有利于完善燒結理論、改善燒結礦質量和優化燒結工藝過程.
薄板坯連鑄機新型浸入式水口
包燕平, 田乃媛, 徐保美
2002, 24(3): 262-265.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50
摘要:
基于相似原理,采用1:1的水模型,模擬了薄板坯連鑄結晶器內鋼液的流場.采用SG800水工數據采集系統對結晶器內液面波動和注流沖擊深度進行了定量測量.針對薄板坯連鑄高拉速的需要,開發了一種新型的耗散型浸入式水口.通過研究耗散水日上下出口面積比、出口角度以及拉坯速度對結晶器液面波動和對結晶器窄邊沖擊情況的影響,找出了其中的變化規律,為優化耗散式水口的結構和工藝參數提供了理論依據.通過與普通雙側孔水口的試驗比較,證明耗散型水口是一種適合薄板坯連鑄高拉速生產的新型水口.
轉爐污泥生產煉鋼用氧化球團的試驗
王習東, 董元篪, 彭紹峰, 王福明, 李文超
2002, 24(3): 266-269.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51
摘要:
以轉爐污泥為原料,配入有機和無機復合結合劑,采用壓制成型和低溫焙燒的方法研制了高性能轉爐污泥球團,并探索了影響球團強度的各種因素.試驗發現球團強度隨著焙燒溫度的升高,球團強度增加,當溫度達到大約873 K時強度達到極值;當溫度超過873 K時,隨著有機結合劑及結晶水的揮發,球團強度又明顯下降;當溫度超過1300K時,固相擴散增加,并出現液相燒結,因而球團強度顯著增加.對影響球團強度的因素進行了模式識別分析,找到了目標優化區,確定了適宜的球團生產工藝條件.
鋼包密閉噴粉脫硫脫氮的工業試驗
朱榮, 迪林, 仇永全, 王新華, 徐錫坤, 王勤樸, 李錳
2002, 24(3): 270-272.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52
摘要:
通過在18t鋼包上進行的鋼包密閉噴粉脫硫脫氮新工藝的試驗表明:第1階段脫硫率達到50%,脫氮率達到30%;第二階段脫硫率達到65%,脫氮率達到40%.該工藝鋼液中硫質量分數為4×10-6,氮質量分數為12×10-6.
潔凈鋼氮化鈦凝固細化技術的基礎
成國光, 朱曉霞, 彭巖峰, 王玉鋼, 趙沛
2002, 24(3): 273-275,279.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53
摘要:
從理論上研究潔凈鋼凝固過程中TiN的析出和形核規律、通過試驗探討潔凈鋼凝固過程TiN形核并作為鐵素體非均質形核核心,以及細化連鑄坯凝固組織消除宏觀偏析的可能性.利用基本凝固理論計算得出了TiN在凝固初期析出的條件,并利用對比試驗方法研究了TiN的實際細化效果.研究表明,通過嚴格的工藝控制,利用TiN形核是一種細化潔凈鋼凝固組織的有效手段.
高爐爐況判斷神經網絡專家系統
盧虎生, 高斌, 趙利國, 國宏偉, 楊天鈞
2002, 24(3): 276-279.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54
摘要:
在深入分析高爐冶煉特點的基礎上,提出泛化特性和自適應特性是高爐爐況判斷系統穩定有效運行的2個重要特性.設計了增進系統泛化特性和自適應特性的方案,并相應開發出一套爐況判斷專家系統.開發的系統在高爐上運行獲得了滿意效果.
機械工程
不銹鋼熱變形流動應力數學模型
樊百林, 嚴國安, 管克智, 劉臨, 黃永健
2002, 24(3): 280-283.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55
摘要:
采用恒變形率凸輪壓縮試驗機對不銹鋼0Cr13熱變形流動應力進行了試驗研究,分析了變形溫度、變形速率、變形程度對流動應力的影響,同時對不同的數學模型結構形式進行了非線性回歸,提出了2個非線性流動應力數學模型.分溫度段回歸數學模型與試驗數據具有較高的擬合精度,全溫度段回歸的數學模型便于計算機控制在線生產.
利用數字圖像處理技術測量幾何尺寸
張少軍, 艾矯健, 李忠富, 李長江, 李慶利
2002, 24(3): 284-287.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56
摘要:
針對傳統接觸式尺寸測量方法的缺點,探討利用數字圖像處理技術進行幾何尺寸測量的方法,為產品的尺寸測量提供實時、快速、有效、經濟的測量途徑.給出了利用數字圖像處理技術進行非接觸式尺寸測量的方法,它包括圖像的預處理,二值化,圖像分割,輪廓線條的提取、擬合、光滑,系統的標定,尺寸的計算等.并從理論和實踐上證明該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確性.
一種帶鋼熱連軋的楔形控制方法
劉文仲, 呂志民, 陳雨來
2002, 24(3): 288-290.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57
摘要:
在不需要任何額外硬件投資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新的控制帶鋼楔形的思路,即引入比例積分調節(PI)法對楔形進行控制.仿真實驗結果表明,采用此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帶鋼楔形的控制精度.
冷軋CVC和DSR板形控制技術之比較
張清東, 何安瑞, 周曉敏, 曲開宏, 吳彬, 王駿飛
2002, 24(3): 291-294.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58
摘要:
根據多年的生產實踐總結、理論分析以及基于有限元方法的數值仿真,從板形控制實績、操作維護經驗、板形調控功效、板形控制能力與特性和板形控制策略與模型等方面,對CVC4技術和DSR技術作出了評價和比較,以便有助于認識和選用此2項板形技術.
一種基于小波網絡的混沌時間序列判定
江亞東, 吳竹青, 陳因頎, 江月
2002, 24(3): 295-298.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59
摘要:
在對混沌時間序列與隨機序列的不同特征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一種可對二者予以區分的判定算法.并結合具有優異特性的小波函數,構造一種小波神經網絡.最終給出基于小波網絡的集成的混沌時間序列判定一預測算法.
楔橫軋模具CAD/CAPP集成化信息模型
楊宏青, 王寶雨, 胡正寰
2002, 24(3): 299-302.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60
摘要:
針對楔橫軋模具的特點,提出了基于特征的楔橫軋模具CAD/CAPP集成化信息模型的建模方法及其結構.并應用該信息模型對一典型對稱楔橫軋模具進行實例化分析,結果表明該特征信息模型不僅能清楚地反映了模具的基本組成結構,而且完整地描述了楔橫軋模具的加工工藝信息.
冷連軋機硅鋼板形控制目標的改進
賈生暉, 張杰, 曹建國, 何安瑞, 顧云舟, 黃濤
2002, 24(3): 303-305.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61
摘要:
提出了冷連軋機硅鋼板改進板形控制目標的方法,并為此計算了實測帶鋼橫向溫度分布,用4次多項式可較準確描述附加應力的補償,提高了板形控制目標曲線設定精度.
熱帶鋼軋機工作輥熱磨制度
何安瑞, 楊荃, 張清東, 陳先霖, 魏鋼城, 楊金安
2002, 24(3): 306-308,312.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62
摘要:
熱磨制度包括工作輥的下機待磨冷卻時間及相應的磨削補償輥形;在分析了整個軋制過程中和軋制結束后工作輥的溫度場和熱輥形的變化規律的基礎上,建立了熱帶鋼軋機工作輥的熱磨制度,認為工作輥的下機最佳冷卻時間約為2h,其補償輥形視磨削后待上機時間而定.
楔橫軋展寬段的變形特征與應力應變分析
馬振海, 胡正寰, 楊翠蘋, 束學道
2002, 24(3): 309-312.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63
摘要:
用ANSYS/LS-DYNA3D軟件對楔橫軋成形過程進行非線性有限元模擬,得到了軋件展寬段的變形特征及截面上應力應變分布規律.基于上述特征和規律,分析了軋件軸肩部分隆起及端頭凹心產生的原因,為深入研究楔橫軋的成形機理提供了依據.
基于模擬退火算法的中厚板精軋機工作輥熱膨脹模型
孫林, 張清東, 陳先霖, 戴江波, 俞智華, 周光武
2002, 24(3): 313-317.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64
摘要:
應用模擬退火算法和有限差分法,建立起適用于武鋼2800 mm四輥軋機的工作輥熱膨脹計算模型.此模型是一個半經驗的工程運用公式,其參數的估計采用傳統的優化方法難以解決,而用模擬退火算法卻能得到有效地解決.應用此模型來預報工作輥的一個軋制單位全過程的熱凸度變化值,其精度較高.生產使用后表明,此模型具有較高的工程實用性,可以應用于其他各類軋機的軋輥熱輥形預測.
2800mm中厚板軋機軋制力模型研究
戴江波, 張清東, 陳先霖, 孫林, 張光新, 張晨
2002, 24(3): 318-321.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65
摘要:
在考慮溫度場對軋制力能參數影響的條件下,利用ANSYS軟件對熱軋板帶的塑性變形過程進行了力能參數的計算,并由此獲得2800 mm軋機軋制壓力的計算模型.經在武鋼2800 mm軋機生產現場實測大量數據,進一步完善軋制力模型,使之具有良好的計算精度.
斜軋中凸棱斜率對軋件心部應力影響
康永強, 劉晉平, 胡正寰
2002, 24(3): 322-325.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66
摘要:
應用ANSYS-DYNA有限元軟件,對螺旋孔型斜軋軸類件進行軋制過程的模擬,得到軋件中間橫截面的上應力分布曲線,同時分析了凸棱斜率對軋件中心部位應力變化的影響規律.結果認為,凸棱斜率對軋件中心部位主應力和等效應力有較大的影響,軋件心部的應力狀態和積累是導致心部疏松的主要原因.
單機平整機軋輥的磨損及其對板形的影響
李曉燕, 張杰, 陳先霖, 趙新明, 賈生暉, 黃濤
2002, 24(3): 326-328.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67
摘要:
分析了單機架平整機軋輥的實際輥形、磨損狀況,并通過運用有限元模型計算輥縫曲線的2次和4次分量研究了輥形對板形的影響.結果表明,工作輥磨損較輕,對輥形影響不大,但原始輥形與目標輥形差別較大,是產生1/4浪板形缺陷的因素之一;支持輥局部磨損較嚴重,但這種不均勻磨損對板形影響較小,在整個服役期內對板形的作用基本不變.
冷軋帶鋼表面缺陷在線監測系統
徐科, 徐金梧, 陳雨來
2002, 24(3): 329-332.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68
摘要:
介紹一套目前已在實驗室中開發成功的冷軋帶鋼表面缺陷在線監測系統,該系統用于在線檢測和識別冷軋帶鋼的表面缺陷.系統采用多個面陣CCD攝像頭同步采集帶鋼表面的圖像,并通過并行計算系統對圖像進行分析和處理,以得到鋼板表面的缺陷情況.系統在軟件流程上進行了特殊的設計,以保證實時數據處理功能.經試驗,系統對"乳化液斑痕"、"銹痕"、"壓入氧化鐵皮"、"輥印"、"折印"和"邊裂"等6種常見的冷軋帶鋼表面缺陷類型識別率在90%以上.
高效實用的板帶變形求解方法
顧云舟, 張杰, 陳先霖, 魏鋼, 蘇毅, 羅永軍
2002, 24(3): 333-335.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69
摘要:
針對軋件彈塑性變形與軋輥彈性變形計算分離的弊端,用軋制力分布系數將這2個模型結合起來,并解決了此2個模型之間的耦合問題.理論計算結果在1700mm熱連軋機組樣品進行驗證,理論和實踐兩者符合較好.
信息與控制
基于網絡構建稀土化合物物性數據庫
陳剛, 邢獻然, 陳占恒, 祝振奇, 陳駿
2002, 24(3): 336-338.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70
摘要:
Web數據庫具有用戶界面統一,自動更新,使用方便、利用率高等優點.體系完備、查詢方便的Internet稀土化合物物性數據庫目前鮮有報道.運用最新的Web技術,選擇了數據庫的軟件集成環境,規劃了數據庫的總體結構,實現了數據庫的查詢功能.
免疫遺傳算法對精軋機組負荷分配的優化
王焱, 劉景錄, 孫一康
2002, 24(3): 339-341.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71
摘要:
提出基于IGA模型的熱連軋精軋機組負荷分配的智能優化新方法,該方法具有計算精度高、速度快等特點,且適合在線計算.實驗數據對比分析結果表明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熱連軋精軋機組軋制規程的智能優化設計提供了一條新途徑.
基于區間套混沌搜索的混合優化方法
梁瑞鑫, 鄭德玲
2002, 24(3): 342-344.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72
摘要:
基于對Logistic映射混沌變量概率分布的研究,提出了一種區間套混沌搜索方法,避免了混沌搜索的盲目性.將區間套混飩搜索方法與共軛梯度法結合,提出了一種混合優化方法,利用區間套混沌搜索方法搜索到近似最優點,再用共軛梯度法求得最優點.數值計算結果表明,該方法可顯著提高優化效率.
知識發現系統內在機理
楊炳儒, 周穎
2002, 24(3): 345-349.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73
摘要:
介紹了楊炳儒教授獨立提出的知識發現系統內在機理中的3個機制——雙庫協同機制、雙基融合機制、信息擴張機制,及在其上構建的KDD*,KDK*,KD(D&K),ESKD結構模型,并介紹了在知識表示方法、發現算法與自動評價方法等方面的創新性成果.
Logistic映射數字流混沌奇怪吸引子及參數
鄭德玲, 趙耿, 徐國保
2002, 24(3): 350-352.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74
摘要:
對離散點混沌產生器進行了研究,并發現了具有"鋼盔"形奇怪吸引子.這將是對Logistic映射理論研究的補充和完善.而后,從理論上推導了Logistic映射在μ ∈(3.571 448,…,4)的區間特性,發現在該混沌帶內存在無窮多個穩定的不動點.這一發現為Logistic映射在數字混沌保密通信應用時的系統參數選取提供了理論依據.
人工生命的概念、內容和方法
陳泓娟, 班曉娟, 艾迪明, 涂序彥, 盧漢清
2002, 24(3): 353-356.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75
摘要:
“人工生命”是一門正在迅速發展的新興學科.介紹了人工生命的概念、內容.給出了研究人工生命的2種途徑:生物科學途徑和工程技術途徑.人工生命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構成生命所需的最本質的特征,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
數控旋壓圖形編程系統中漸開線道次規劃
閻群, 孫昌國, 林文興, 余達太, 馬振平, 李宇
2002, 24(3): 357-359.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76
摘要:
介紹了旋壓加工中漸開線道次規劃的基本原理,討論了具體實現漸開線道次圖形編程的主要問題,并在Windows環境下,采用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語言VisualC++6.0實現了漸開線道次圖形編程.
基于網格法的遺傳算法及其應用
高玉根, 王國彪, 丁予展
2002, 24(3): 360-363.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77
摘要:
在基本的遺傳算法(SGA)中,初始群體是隨機產生的.為了增加個體的遍歷性和多樣性提出一種用網格法來產生遺傳算法的初始群體,并對網格法的遺傳算法的優化效率進行了定量的評價.同時與基本的遺傳算法一起應用在DeJong的測試函數F1上便于進行對比.評價結果和實驗結果表明網格法在提高遺傳算法的優化效率上是可行的.
一種新的加熱爐狀態識別算法
李擎, 鄭德玲, 孟文博, 童新海, 謝四江
2002, 24(3): 364-368.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78
摘要:
最小距離法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狀態識別算法,但其在使用過程中要求待識別樣本必須符合類內距離較小、類間距離較大這一前提條件,否則將會造成識別錯誤.針對最小距離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改進最小距離法,并將該方法應用于加熱爐工況的狀態識別.結果表明,該方法具有識別速度快、識別率高的優點,完全能夠滿足工業生產過程的需要.
計算機輔助測量料堆體積的三角區域法
王賢文, 王秀美, 洪源, 劉珍, 曾祥希
2002, 24(3): 369-371.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79
摘要:
提出了在計算機輔助測量料堆體積中一種新的體積計算算法,包括:整理原始數據點、求原始數據點的偏導數、建立三角剖分、區域曲面擬合、計算區域體積、計算料堆體積等步驟.在算法的基礎上,開發出一個應用系統,并通過試驗驗證了算法的正確性.
三端口四態變量CNN原理在腫瘤生長方程中應用
閔樂泉, 董西松, 于娜
2002, 24(3): 372-379.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80
摘要:
提出了一種在抗癌免疫監視下的腫瘤生長細胞神經網絡(GISAC CNN)模型.用具有3個端口4個態變量CNN的解析判別法研究了GUSAC CNN的分歧圖.數值模擬了癌細胞擴散和清除過程.研究結果似乎表明:效應細胞對癌細胞的清除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細胞組織中存在免疫缺陷,可能導致癌細胞的轉移與擴散.
材料與冶金
彈性固體材料中的空穴萌生與增長
尚新春, 程昌鈞
2002, 24(3): 380-382.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81
摘要:
建立了描述彈性固體材料中空穴萌生與增長的非線性數學模型,獲得了空穴萌生時控制參數臨界值的精確計算公式和空穴半徑增長的精確表達式.在大變形幾何分析中采用了對數應變度量,并且應用了Hooke彈性固體材料的本構關系.數值分析結果表明:當材料不可壓時空穴萌生的臨界載荷將略低于neo-Hooke不可壓超彈性材料的相應計算結果,并且在空穴萌生后空穴半徑將迅速增大,這與細觀損傷力學和超彈性材料的空穴分叉理論的結論相一致;空穴萌生時環向應力將成為無限大;如果材料是彈塑性(韌性)材料,則會使得空穴附近發生塑性變形,從而導致材料的局部損傷和破壞.
Ni-Ga二元系的熱力學計算
袁文霞, H Ipser, 喬芝郁
2002, 24(3): 383-386.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2002.03.082
摘要:
采用CALPHAD技術評估了Ni-Ga二元系的相圖和熱力學性質.用雙亞晶格模型描述2個有序相(L12-Ni3Ga和B2-NiGa)的熱力學行為,并在優化過程中考慮了fcc-(Ni)和L12Ni3Ga相的有序-無序轉變.溶液相(液相、fcc-(Ni)固溶體)的熱力學模型采用Redlich-Kister方程,其余5個中間化合物被視為整比化合物.
<th id="5nh9l"></th><strike id="5nh9l"></strike><th id="5nh9l"><noframes id="5nh9l"><th id="5nh9l"></th><strike id="5nh9l"></strike>
<progress id="5nh9l"><noframes id="5nh9l"><th id="5nh9l"><noframes id="5nh9l">
<th id="5nh9l"></th> <strike id="5nh9l"><noframes id="5nh9l"><span id="5nh9l"></span>
<progress id="5nh9l"><noframes id="5nh9l"><span id="5nh9l"><noframes id="5nh9l"><span id="5nh9l"></span><strike id="5nh9l"><noframes id="5nh9l"><strike id="5nh9l"></strike>
<span id="5nh9l"><noframes id="5nh9l">
<span id="5nh9l"><noframes id="5nh9l">
<span id="5nh9l"></span><span id="5nh9l"><video id="5nh9l"></video></span>
<th id="5nh9l"><noframes id="5nh9l"><th id="5nh9l"></th>
<progress id="5nh9l"><noframes id="5nh9l">
259luxu-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