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5nh9l"></th><strike id="5nh9l"></strike><th id="5nh9l"><noframes id="5nh9l"><th id="5nh9l"></th><strike id="5nh9l"></strike>
<progress id="5nh9l"><noframes id="5nh9l"><th id="5nh9l"><noframes id="5nh9l">
<th id="5nh9l"></th> <strike id="5nh9l"><noframes id="5nh9l"><span id="5nh9l"></span>
<progress id="5nh9l"><noframes id="5nh9l"><span id="5nh9l"><noframes id="5nh9l"><span id="5nh9l"></span><strike id="5nh9l"><noframes id="5nh9l"><strike id="5nh9l"></strike>
<span id="5nh9l"><noframes id="5nh9l">
<span id="5nh9l"><noframes id="5nh9l">
<span id="5nh9l"></span><span id="5nh9l"><video id="5nh9l"></video></span>
<th id="5nh9l"><noframes id="5nh9l"><th id="5nh9l"></th>
<progress id="5nh9l"><noframes id="5nh9l">
  • 《工程索引》(EI)刊源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
  •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讀者、作者、審稿人, 關于本刊的投稿、審稿、編輯和出版的任何問題, 您可以本頁添加留言。我們將盡快給您答復。謝謝您的支持!

姓名
郵箱
手機號碼
標題
留言內容
驗證碼

1990年  第12卷  第5期

顯示方式:
關于巖石的動靜態侵入斷裂
張宗賢, 寇紹全
1990, 12(5): 401-407.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0.05.001
摘要:
對巖石、玻璃和陶瓷等脆性材料的動靜態侵入斷裂實驗及理論研究現狀進行了總結和評述。以實驗結果為依據,描述了巖石在動靜態侵入載荷作用下所產生的裂紋類型及其形成與擴展過程;討論了用半經驗,半理論方法建立的裂紋長度與侵入載荷(或壓頭沖擊速度)之間的關系。最后指出了上述研究結果在巖石力學參數測定及鑿巖機具設計與研制中的一些應用。
含碳鉻礦球團在豎爐內的還原
袁章福, 萬天驥, 仇永泉, 周振莊, 黎立
1990, 12(5): 408-414.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0.05.002
摘要:
在0.10m3的試驗豎爐內使用含碳球團冶煉出18%Cr的鐵合金。利用前人所做的基礎理論研究結果,討論了鉻、硅、硫等元素在豎爐內的還原及渣-液兩相的分配規律。
重點鋼鐵廠鐵礦石還原及焦炭氣化的藕合反應
仇圣桃, 高斌, 龍世剛
1990, 12(5): 415-420.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0.05.003
摘要:
通過在模擬高爐溫度和煤氣成分變化的條下,對我國重點鋼鐵廠鐵礦石還原及焦炭氣化的藕合反應研究,闡明了焦炭氣化與鐵礦石還原與反應歷程有關。分析預測高爐冶煉效果除考慮恒定溫度和恒定煤氣成分下焦炭與鐵礦石冶金性能外,還應考慮焦炭與鐵礦石藕合反應過程CO過剩量。研究表明寶鋼、首鋼、本鋼、鞍鋼CO過剩系數ηC較小,煤氣利用好;包鋼、重鋼和梅山冶金公司ηCO較大,煤氣利用較差。
鐵水同時脫磷脫硫的最佳氧位與電位
楊世山, 董一誠, 沈甦
1990, 12(5): 421-430.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0.05.004
摘要:
利用ZrO2·MgO固體電解質定氧探頭測定了實驗1kg級鐵水噴吹CaO系熔劑同時脫磷脫硫處理過程中反應初始和終了的鐵水氧位,并進行了熱力學分析。測定的初始氧位范圍為Po2=10-8.45~10-9.75Pa(10-13.46~10-14.70atm),比按C/O、Si/O平衡反應計算的氧位提高1~3個數量級,測定的終了氧位范圍為Po2=10-7~10-9Pa(10-12~10-14atm),比初始氧位提高1~3個數量級,與熱力學計算的最佳氧位值(Po2=10-7.88Pa(10-12.88atm))吻合良好。結果表明,隨鐵水終了氧位升高,脫磷率增加、終了磷含量下降,脫硫率則稍有降低、終了硫含量稍微升高。此外,還從電化學上對同時脫磷脫硫處理的最佳氧位-電位區域進行了分析,并探討了鐵水罐噴吹脫磷脫硫處理的反應機理。
氧氣頂底復吹熱模型試驗的數學解析模型
高金平, 倪瑞明, 劉越生, 彭大奇, 馬心玲
1990, 12(5): 431-436.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0.05.005
摘要:
對氧氣復吹轉爐熱模型試驗煉鋼過程中的冶金反應進行了理論解析,并提出了一個適合于從位于爐底中心位置的透氣元件向熔池內部吹入惰性氣體的攪拌條件下,可以描述復吹過程中熔池內部的成分和溫度變化的數學解析模型,而且模型的計算結果與熱模型試驗的實測結果相一致。
鋁、鈦、釩和鈮對中碳鋼奧氏體晶粒度的影響
李文卿, 張小紅, 高寧, 王軼文
1990, 12(5): 437-442.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0.05.006
摘要:
對6爐微合金化高氮L45鋼進行了長時間(1800s)加熱時和快速(50℃/s)短時間(5s)加熱時奧氏體晶粒長大試驗。測定了奧氏體晶粒平均截線長度。在萃取復型透射電鏡照片上利用圖象分析儀測定了1#、3#和6#鋼樣中微細析出相的尺寸分布。利用透射電鏡能譜儀分析了微細析出相的化學成分。還探討了鋁及微合金化元素鈦、釩和鈮與加熱溫度對高氮中碳鋼奧氏體晶粒度的影響機制。
工具材料的高溫硬度
陳景榕, 石沂平
1990, 12(5): 443-450.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0.05.007
摘要:
6種工業用合金工具鋼及7種WC-Co燒結合金維氏硬度(H)與溫度(T)關系的研究表明,經淬火-回火二次硬化處理的工具鋼,在回火溫度以下,可逆軟化與溫度呈線性關系,且各高速鋼可逆軟化系數很接近;提出了計算高速鋼500℃以下硬度的簡易公式。高于回火溫度時,工具鋼H-T關系復雜化,但直到700℃,影響高溫硬度的主要因素仍然是熱處理(二次硬化)達到的室溫硬度。WC-Co燒結合金的硬度在800℃以下和溫度呈線性關系,當Co ≤ 20%時,與鈷含量也呈顯著的線性關系;提出了由室溫硬度或鈷含量(3%~20%)計算800℃以下硬度的簡易公式。
Fe-Ni-Cr-W-Mo系750℃與900℃部分相區圖
倪克銓, 謝錫善, 陳國良
1990, 12(5): 451-455.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0.05.008
摘要:
用X-線與電子衍射方法測定Fe-Ni-Cr-W-Mo系750℃與900℃部分相區圖,得出在750℃與900℃時,當含鉬量分別大于1.5%與1.0%時就可以產生μ相。在實驗合金成分范圍內,900℃時,當Mo含量不定,含W量>7%時就可以產生μ+Laves相,而750℃時不管W、Mo含量多少都不會產生Laves相。另外,證明傳統的控制μ相生成的電子空們數Nv=2.30,不適合本系統合金。
滾齒機分度鏈短周期誤差的補償
陳松, 底建英, 伊勝民, 劉占龍, 吳菊英
1990, 12(5): 456-461.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0.05.009
摘要:
以控制理論和時序理論為基礎,提出了一種適于生產應用的滾齒機短周期誤差動態補償方法,建立了補償控制系統。通過實驗研究和計算機仿真,認為該方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正弦型高功率因數GTO串級調速裝置
李躍, 諸祖同
1990, 12(5): 462-466.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0.05.010
摘要:
在提高常規串級凋速裝置的功率因數的基礎上,研究了能降低逆變電流中諧波成分的逆變控制方案。使用GTO代替常規逆變器中的可控硅,借助次諧波PWM技術選擇最佳開關點,并使逆變器觸發角α基180°~270°內變化,則能抑制逆變器的諧波電流,還能提高逆變器的功率因數。這套裝置用于串級調速的實驗表明:電流超前型的功率因數比滯后型的有明顯提高,逆變電流中低次諧波大大減少。
M-α-β三元系中α組元的擴散方程及兩種特定條件下的解
秦子強, 余宗森
1990, 12(5): 467-471.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0.05.011
摘要:
根據擴散理論及組元間的交互作用,建立了M-α-β三元系中,β組元的分布變化時,α組元的擴散方程。并且給出了"初始階段"和"平衡狀態"兩種特定條件下的解析解。
CVD技術在模具上的應用
張林榮, 張福林
1990, 12(5): 472-477.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0.05.012
摘要:
化學氣相沉積(CVD)涂層TiN、Ti(C,N)是提高模具使用壽命的有效途徑。本文總結了涂層模具的使用情況,分析了壽命提高的原因。
四段燃油加熱爐的傳熱數學模型及其優化
邱夏陶, 李愛仙
1990, 12(5): 478-483.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0.05.013
摘要:
建立了四段燃油式連續加熱爐的爐膛化熱數學模型及其金屬加熱數學模型,計算出了爐氣溫度、爐墻溫度、金屬溫度及金屬表面熱流密度隨爐長的分布曲線。在數數模型基礎上,利用啟發式優化法和準數參數優化法計算了幾種最佳參數,所得結論可行、適用。
混合對流圓柱形封閉空間的等效導熱系數及其應用
何評, 俞昌銘
1990, 12(5): 484-490.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0.05.014
摘要:
以從熱面向冷面傳熱量相同為條件,針對封閉空間內具有混合對流及導熱問題引進了等效導熱系數概念。以圓柱體熔體為背景計算了等效導熱系熱以及它與熔體空間形狀、Re數和Gr數等因素之間的關系,對所得結果進行了物理的解釋。這些結果對諸如金屬凝固、晶體生長等問題的計算有一定參考價值。并將計算結果與砷化鎵單晶生長過程中實測數據進行對比,兩者相當吻合。
Fe-Ni-P非晶合金的電沉積
羅涇源, 王明生
1990, 12(5): 491-494.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0.05.015
摘要:
研究了電沉積法制備FeNiP非晶合金的工藝條件。以抗壞血酸作為絡合劑,選擇了合適的電鍍液,研究溶液的pH、溫度和電流密度對電鍍層的影響。
和諧性質及其應用Ⅱ
孫曉藍
1990, 12(5): 495-498. doi: 10.13374/j.issn1001-053x.1990.05.016
摘要:
Kim B.Bruce于1978年提出了三價邏輯L(Q)的邏輯公理系統。H.J.Keisler在1971年發表了無窮邏輯中的模型論一書,提出了無窮邏輯的公理系統,文中結合上述兩種邏輯系統的思想,應用了無窮邏輯中的模型論一書中介紹的和諧性質的方法,建立了無窮邏輯中的二階語言Lw1w(Q)的公理系統及模型理論。這部分主要是對Lw1w(Q)中的省略型定理及素模型定理的證明。
<th id="5nh9l"></th><strike id="5nh9l"></strike><th id="5nh9l"><noframes id="5nh9l"><th id="5nh9l"></th><strike id="5nh9l"></strike>
<progress id="5nh9l"><noframes id="5nh9l"><th id="5nh9l"><noframes id="5nh9l">
<th id="5nh9l"></th> <strike id="5nh9l"><noframes id="5nh9l"><span id="5nh9l"></span>
<progress id="5nh9l"><noframes id="5nh9l"><span id="5nh9l"><noframes id="5nh9l"><span id="5nh9l"></span><strike id="5nh9l"><noframes id="5nh9l"><strike id="5nh9l"></strike>
<span id="5nh9l"><noframes id="5nh9l">
<span id="5nh9l"><noframes id="5nh9l">
<span id="5nh9l"></span><span id="5nh9l"><video id="5nh9l"></video></span>
<th id="5nh9l"><noframes id="5nh9l"><th id="5nh9l"></th>
<progress id="5nh9l"><noframes id="5nh9l">
259luxu-164